●陽關(guān)
仲夏時節(jié),趕巧涉足一次詩意之旅——由烏蘭浩特市出發(fā),向北翻越大興安嶺,直達呼倫貝爾大草原;車行蒼茫蔥翠間,奇觀奇景不斷切換,人稱的“詩的遠方”,總在前面向你招手。
我坐上北去的越野車時,冥冥中似有某種暗示一般,口袋中裝入走到哪記到哪兒的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記滿了古今名家的詩詞佳句。剛剛好,我所鐘愛的老舍先生的詩詞,寫呼倫貝爾的居多,恰好從陳巴爾虎旗旗寫起,翻閱大興安嶺就是。過去那里俗稱“陳旗草原”,現(xiàn)改為“新巴爾虎草原”,分右旗、左旗。
自大興安嶺的層巒疊嶂盤旋而下,越野車似乎一路上總踩剎車,每下降一個高度,眼前景色就一個變化。森林漸漸稀疏,草木漸漸繁盛,呼倫貝爾大草原敞開綠色胸襟撲面而來——天藍得幾乎透明,云白得近似棉朵,草綠得勝過翡翠,九曲回腸般的溪流在草原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淙淙彈唱作響。有牧歌伴奏,我情動于中,即興填了一首《憶秦娥》詞:
“天藍澈,云低近與羊群白。羊群白,遠方青翠,百溪千折。/渾然未啟滄桑頁,人間璞玉青青色。青青色,牧歌長調(diào),臨風隱約”
隱隱約約聽到的長調(diào)牧歌,催我從草原地上拾起老舍先生的《陳旗草原》兩首詩:
(一)
陳旗一碧到云邊,莫謂江南景獨妍。
六月人歸花滿地,隨時而過翠連天。
遠丘流雪群羊下,大野驚風匹馬還。
隱隱牧歌何處遠,遙看公社立炊煙。
(二)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頻頻難盡意,舉杯頻頻莫相忘。
老翁猶唱當年曲,年少新添時代裝。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詩中描繪了一幅真實的場景:1961年8月2日,應烏蘭夫主席邀請,國家文化參觀訪問團到陳巴爾虎旗白銀哈達夏季牧場參觀,時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的老舍先生,與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葉圣陶先生等相攜而行。
第一次感受大草原氣息的文壇泰斗們,比來到錦繡江南都要精神亢奮。放眼天底下,一碧千里目;遠處山丘起伏,羊群一會兒上去一會兒下來,像給天邊的綠地鑲上了白色的云絮??斓侥翀鰰r,茫茫綠野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隊。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艷麗的民族服裝——原來是迎接客人的儀仗隊!最令老舍先生難忘的是,在牧民的蒙古包里,70多歲的老人為客人舉行了傳統(tǒng)迎賓酒宴,賓主互敬,頻頻舉杯,姑娘上前獻唱“祝酒歌”,小伙子邀請老舍先生等加入舞蹈行列。酒宴后,老舍先生被人扶上馬,自己攬過韁繩驅(qū)馬走了好一會兒。此時此刻的老舍先生成了“仙翁”,真?zhèn)€是“馬蹄分草色,衣角染花香”啊。
達賚湖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明珠。達賚湖又稱呼倫池,與相距不遠、位于中蒙邊界上的貝爾湖交相輝映,姊妹湖泊合起來,成為“呼倫貝爾”名字的起因。老舍先生隨訪問團于8月4日晚到達滿洲里,第二天一大早就前往達賚湖觀光。只見水鳥伴漁船上下翻飛,湖波隨朔風雪濤拍岸,海一般遼闊的達賚湖,觸發(fā)了老舍先生的靈感,他站在游船上高聲吟道:
“丘原青未了,又到綠波前。
湖闊三江水,魚肥百草泉。
白鷗翔紫塞,碧波映霞天。
回望滿洲里,邊疆最北邊?!?br />
詩中對達賚湖的傳神寫照,多年后仍無人能出其右。從后來我們讀到了他寫的《內(nèi)蒙風光·漁場》一文中,得知他當時隨同漁民拉網(wǎng)捕魚,眼見魚兒活蹦亂跳,竟然像個孩子似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起來。文中直抒胸臆,說的都是大實話:“這里的水兒多深,魚兒多厚,吃到湖中的魚,非常肥美。水美,所以魚兒肥……”
8月4日,訪問團一行到達牙克石市,然后經(jīng)甘河進入庫中林區(qū)參觀原始森林。森林和草原一樣,同為呼倫貝爾的驕傲。走上高高的興安嶺,老舍先生的目光被提升了,視野被放大了,“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由衷贊美脫口而出,隨之詩情洶涌而至。他以《大興安嶺》為題,賦七律兩首:
(一)
蟬聲不到興安嶺,云冷風清暑自收。
高嶺蒼茫低嶺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黃金時節(jié)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
消息松濤人語里,良材廣廈遍神州。
(二)
嶺上森林嶺下田,牛肥草香乳如泉。
層樓燈火添新景,小市歌聲入遠煙。
伐木紅旃明翠谷,運材鐵軌接青天。
云中父老神槍手,系馬白樺射雉還。
從詩中,可以依稀見到老舍先生正穿行在斑駁樹影中,松枝摩弄衣袖,蝴蝶落在肩頭。老舍先生“陳言務去,詞必己出”,仙風道骨透出盎然詩意——“高嶺蒼茫低嶺翠,幼林明媚母林幽”,此聯(lián)狀述大興安嶺森林綠景,乃神來之筆、點睛之墨也!令無數(shù)詩人詞客擊節(jié)激賞,嘆為觀止,自愧弗如也。
老舍先生一行的游蹤,從大興安嶺北側(cè)踅向嶺南。嶺南的風光景致與嶺北大相徑庭,難怪8月12日他們到了被譽為“塞外蘇杭”的扎蘭屯時,老舍先生記下如此感受:“扎蘭屯真不愧是塞上的一顆明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蘇杭那么明媚,也沒有天山萬古積雪的氣勢,可是它獨具風格,幽美迷人……它只是那么純樸的,大方的,靜靜的,等待著游人。沒有游人呢,也沒有大關(guān)系,它并不是有意地裝飾起來向游人索要詩詞。它自己便充滿了最純樸的詩情詞韻?!痹诶仙嵯壬磥?,人間大美在大自然中,在山川造化、天地翻覆之間,誰也指不出哪里是第一美景,可是誰也不能否認它各美其美。若問“最純樸的詩情詞韻”在哪里?在你我尋尋覓覓的人生旅途上,在物我兩情相悅的和諧相處里,在文思隨物賦形的泉涌活水處。翻撿出手邊袖珍筆記本,果真有一首老舍先生的《辛丑復訪扎蘭屯》七律名作:
詩情未盡在蘇杭,幽絕扎蘭天一方。
深淺翠屏山四面,回環(huán)碧水柳千行。
牛羊點點悠然去,鳳蝶雙雙自在忙。
處處泉林看不厭,綠城深入綠村莊。
詩筆是神氣通達的,力透紙背亦可直擊靈魂。跟隨老舍先生的詩筆,我的魂飄然離開原先既定的行程而隨老舍先生到處漫游,“隨物賦形”體驗“最純樸的詩情詞韻”,感同身受甚至于超過老舍等先生們,好詩妙詞的力量無以倫比。
呼倫貝爾大草原,你這被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稱為中國歷史“幽靜的后院”的地域,你這被內(nèi)蒙古人民譽為“北國碧玉”的綠色凈土,我不僅為你著迷,更被你吸引,正如老舍先生所說的那樣“這種綠色使人夢里也忘不了,好像細致的染在心靈里……風兒多么清涼,日光又多么和暖,使人在涼暖之間,想閉上眼睡。所謂‘陶醉’,也許就是這樣吧?!?br />
然我被老舍先生的詩醉倒了,而“細致的染在心靈里”。
責任編輯:牧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