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麻豆99国产精品观看_精品人妻aV中文字幕乱码按摩_无码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您好,歡迎來到 i 北方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i北方網(wǎng)官方賬號
當前位置:首頁>人物

李叔同的家國情懷

來源:原創(chuàng)  發(fā)布時間:2023-12-21  瀏覽:6447  字體【 【關閉】
 
作為中國近代文化先驅(qū),李叔同在音樂、美術、戲劇、書法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李叔同出家后號弘一,為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綜合看來,李叔同之所以備受世人景仰,享譽海內(nèi)外,除了身懷卓越的藝術才華及對律宗的研究弘揚,更在于其深具家國情懷與憂國憂民意識。
李叔同一生愛國,創(chuàng)作了《祖國歌》《我的國》《大中華》《出軍歌》等多首主題鮮明,承載其理性思考及愛國情懷的詩詞歌曲。近代中國內(nèi)憂外患時,李叔同懷揣愛國之心,以筆為矛,借助詩詞等藝術體裁倡揚中華文明,提升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增強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
庚子之變的次年,李叔同牽掛親友,遂北上探親。抵達天津后,他沿途目睹津城經(jīng)歷浩劫后的慘狀,城墻遭到嚴重破壞,大量房屋被燒,百姓流離失所,可謂兵連禍結,滿目瘡痍。正是這次探親的所見所聞,令李叔同悲憤填膺,回到上海之后,有感于親見八國聯(lián)軍侵華不久后,津門當時滿目瘡痍的慘狀,不長時間他便寫成悲憤感懷詩多篇,編入以日記體所成之《辛丑北征淚墨》。從其中的《南浦月》到《夜泊塘沽》等詩詞,足見李叔同對國破家亡、山河淪陷的無盡悲哀,深沉的愛國憂國之情躍然紙上。
1912年,李叔同作《滿江紅·民國肇造志感》,其中有“魂魄化成精衛(wèi)鳥,血華濺作紅心草。看從今、一擔好山河,英雄造”之句。適逢清王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李叔同歡欣鼓舞,以慷慨激昂之勢撫今追昔,贊美英雄,警醒世人,將期待社會變革、渴望國家強盛的家國情懷與英雄夢想寄寓其中。由此可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李叔同的家國情懷已注入更為自覺的理性思考。
李叔同的愛國情懷還體現(xiàn)在其愛才惜才的教育理念上,從其與劉質(zhì)平的交往上可見一斑。兩人關系密切,書信往來頻繁,情同父子。劉質(zhì)平就讀浙江第一師范學校時,就深得教師李叔同賞識,后李叔同資助其東渡日本,入東京音樂學校深造。劉質(zhì)平后來成為中國現(xiàn)代著名音樂教育家,他謹記恩師教誨,積極從事音樂教學實踐,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yè)。
出家后的弘一曾應邀為廈門第一屆運動會創(chuàng)作會歌。這首會歌將強壯體魄與抵御外辱聯(lián)系起來,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飽含家國意識,催人奮進,蕩氣回腸,他用音樂激勵民眾抗日斗志,號召國人團結起來,收復失土。
弘一在青島湛山寺講律期間,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手寫“殉教”橫幅以明志,并寫下題記:“為護佛門而舍身命,大義所在,何可辭耶?”弘一回到廈門,風云跌宕之際,各方友好勸其內(nèi)避,他大義凜然曰:“為護法故,不避炮彈”“倘值變亂,愿以身殉”。中華民族遭受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際,弘一秉承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置個人安危于不顧,舍身弘法,體現(xiàn)出強烈的救亡圖存和社會擔當意識以及高昂的愛國熱情,他的家國意識在社會動蕩時期不斷升華。
除了詩詞歌曲,李叔同出家后的修行亦貫穿著心系蒼生、情牽社稷的家國情懷。通過《弘一大師全集》等著作,可看出弘一基于自身所處的社會背景,立足世道人心,主張通過具體修行路徑來引導人們懷有改過遷善的赤子之心。至于弘一后來緣何由有部律轉(zhuǎn)為南山律,則與他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中國佛教的實際來思考宗教的習慣有關。由上可感知到李叔同自覺的文化擔當意識與家國同構的理念。
抗戰(zhàn)時期,弘一胸懷國事、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更是讓人欽佩不已。愛國愛教是佛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佛教教理教義的重要內(nèi)容。尤其近現(xiàn)代佛教改革倡導者太虛,基于當時佛教積弊提倡“人間佛教”以來,中國佛教界本著愛國愛教傳統(tǒng),慈悲濟世、無我奉獻??箲?zhàn)爆發(fā)后,民族生死存亡緊要關頭,弘一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理念,并組織佛教徒救護隊,開展戰(zhàn)時救護工作,為抗戰(zhàn)傾心盡力??梢姾胍晃匆虺黾叶麡O避世,其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情始終未減?!澳罘鸩煌葒葒仨毮罘稹?,是對佛教愛國愛教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發(fā)展,體現(xiàn)出弘一憂國憂民的意識及無我無畏精神。此理念在宗教的形式中蘊涵世俗性,賦予佛教文化新的時代內(nèi)涵,體現(xiàn)出佛教的現(xiàn)實關懷及現(xiàn)世性特質(zhì),極大鼓舞了全國佛教徒的抗戰(zhàn)意志。同時,弘一多次在不同場合表明為國殉教之志,彰顯“共紓國難于萬一”的愛國精神及“高標矗晚節(jié)”的不屈風骨,令世人敬佩。
如今,坐落于海河畔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內(nèi)的弘一法師紀念亭上,懸掛著“高風勁節(jié)”匾額,向世人展示著這位享譽中外的天津歷史文化名人濃厚的家國情懷。從現(xiàn)實層面來看,應更加重視李叔同家國情懷的突出代表性,并賦予其新的文化意蘊和現(xiàn)代表達形式,從而更充分發(fā)揮文化先驅(qū)李叔同愛國精神典范的作用。(作者耿靜波)

責任編輯:王恒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報價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大旗網(wǎng)絡 
商務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備18006029號-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址:www.bestacousticguitarstringsguide.com 投稿郵箱:szj@ibeifang.com.cn
版權聲明: i 北方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 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違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視頻舉報 電話: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