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刪除。
在一個廟里有若干個和尚,每頓飯都是同吃一鍋粥,由于當時沒有什么有效的計量工具,粥總是分不勻。于是他們商量制定一個公平的制度,用以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剛開始他們選舉一名公認德高望重的和尚,他們認為只有最有道德的人才會最公平,但很快他們就發(fā)現(xiàn),由于僧多粥少,那個負責分粥的和尚碗里的粥總是又多又稠,換了幾個人最后都是這樣,于是他們總結教訓,權利會導致腐敗,人在掌握權利的時候很難控制私欲,個別人掌握絕對的權利一定會導致不公平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阿克頓
于是他們換了一種方法,讓所有人輪流分粥,這看似一個最公平的辦法,卻導致了每個人只有在自己分粥的那天能吃飽,其他的日子里都是饑腸轆轆。這是由于大家都覺得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所以都會抓住難得的機會撈一把,一個比一個變本加厲的把到手的權利發(fā)揮到極致。
道德和輪流執(zhí)政都沒能讓公平降臨,有人提議成立集體監(jiān)督制,成立分粥委員會和監(jiān)督委員會,形成民主監(jiān)督制,盼望中的公平終于到來。可由于各派意見常常發(fā)生分歧,導致效率極其低下,爭來吵去,經常是粥都涼了還沒吃上,這種制度不久也被廢除。
經過再三討論,這個看似無解的問題卻被一個簡單的辦法徹底解決。其實就是回歸當初輪流分粥的方式,只是又完善了一步,就是分粥的人要讓所有人先拿,自己吃最后剩下的那碗。奇跡出現(xiàn)了,每餐的粥都分得非常公平,因為分不公平自己就得挨餓。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應該得到的啟示就是:道德永遠代替不了規(guī)則,在利益面前,尤其是在資源匱乏時期或利益巨大的時候,任何道德的呼喚都會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對于人性的考驗往往是悲劇的結局。而簡單粗糙的監(jiān)察制衡機制也只會導致效率的低下從而喪失機遇。最好的或是唯一的上策就是不斷完善制度建設,讓好的制度去制約人性的弱點。
在一套公正的規(guī)則下,法官不能干律師的活,官員不能干企業(yè)家的活,就像監(jiān)考老師不能干考生的活,裁判不能干運動員的活。否則,就是一個沒有公平正義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不會有人想去創(chuàng)造價值,因為想方設法地獲取權力、掌握裁判權,才是獲得財富的唯一方式。
胡適先生說過: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guī)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guī)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guī)范,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
規(guī)則為什么如此重要?公正的規(guī)則,能引導和鼓勵人們行善;不公正的規(guī)則,會放大人性的惡。就如人們常說的:好制度能讓壞人不敢作惡,壞制度能讓圣人冠冕堂皇地作惡。
遵守規(guī)則——發(fā)達國家共有的特點
冬日的一個夜晚,天下著小雪。一個德國人急著趕路,抱著僥幸心理闖了紅燈,結果被路旁路上一個睡不著覺的老太太發(fā)現(xiàn)。沒過幾天,保險公司的電話就打來了:“你的保費從明天開始增加1%?!?br />
“為什么?”
“我們剛剛接到交通局的通知,你闖了紅燈,根據(jù)我們的判斷,這種人很危險,所以保費要增加1%?!?br />
這個人心想,那我就退保,投保另一家保險公司。但當他找到別的保險公司時,別的保險公司同樣要求他的保費比別人多交1%。原來,全德國的保險公司通過聯(lián)網信息都知道他有一次闖紅燈的不良記錄,每家保險公司都會要求增加他的保費。
沒過多久,他的太太問他:“老公,銀行突然通知我們購房分期付款年限從15年改成10年,發(fā)生了什么事了?”
“實在對不起,因為我前幾天闖了紅燈?!?br />
太太生氣地說:“啊!闖紅燈?我們已經很不寬裕了,還搞這種事情,你自己想辦法吧!”
不久,他的寶貝兒子從學校回來了:“爸爸,我上的培訓課老師讓我把學費現(xiàn)金送過去,說不能分期付款了。”
當兒子得知這一切都說由爸爸創(chuàng)紅燈造成的,感到不可思議:“啊,爸爸闖紅燈了!真丟臉,下星期我不想去學校了?!?br />
國家間的貧富差別不在于建國時間的長短。印度和埃及這樣的國家就是例證,它們的歷史不可謂不悠久,可現(xiàn)在都是窮國。相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150年前幾乎還無人知曉,可是現(xiàn)在都是發(fā)達的富裕國家。
國家間的貧富差別也不在于它們的自然資源,日本就是一個例證:它的國土面積很小,而且80%是既不宜農也不宜牧的山區(qū),它卻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因為它把整個國土建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廠,從世界各地運來原材料,生產出成品之后又出口到世界各國,因此在全世界獲得財富。
另外,瑞士是一個沒有海洋的國家,它的遠洋船隊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隊之一;它不出產可可豆,卻有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它的國土面積沒有多少平方公里,一年只有4個月可以放牧和耕種,其余時間都是冬天,卻擁有歐洲質量最佳的乳制品。
瑞士和日本一樣,沒有什么自然資源,可是它提供和出口服務,而且服務質量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這個小小的國家出售的是它安全可靠、井然有序和勤勞刻苦的形象,它因此成為世界的錢柜。
國民聰明與否也不是這些國家間差別所在,窮國的學生就是例證,他們移居富國后就能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另一個例證是富國的許多經理,言談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有過人的智慧。
國家間的貧富差別在于國民的態(tài)度。在研究富國國民的行為時,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國民遵循以下規(guī)則:把道德作為基本原則、遵守秩序和廉潔誠信、準時、負責、積極向上、遵紀守法、尊重他人的權利、愛崗敬業(yè),節(jié)約與投資。
還需要其他它規(guī)則嗎?不需要,做到這些就足夠了。有些國家并不因為缺少自然資源而貧窮,其貧窮的原因就在于缺乏遵循這些使社會得以運轉的基本準則的精神。
經濟學家茅于軾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他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時,曾經對美國郵局前的排隊作過觀察。他發(fā)現(xiàn)排在隊伍前面的顧客,一般距離正在接受服務的顧客至少一米遠:一方面是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一方面也是尊重別人的隱私空間,免遭嫌疑。如果服務窗口不止一個,大家也是只排一個隊,前面的人依次序到空出來的窗口去辦事,以保證先來的人先接受服務。沒有一個人會打破這種默守的規(guī)則。小中見大,茅于軾深有感觸地說:“在美國生活的一年中,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為什么美國如此富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
很多觀察都告訴我們,發(fā)達國家的人遵守規(guī)則,不論這種規(guī)則是以法律的形式出現(xiàn),還是以制度的形式出現(xiàn),甚或是以不成文的約定和社會習俗的方式出現(xiàn)。
責任編輯:張弓